你所不知道的老黄历
90年代以前的人大多数都使用过或者见过我们常说的“老黄历”。笔者记得在小时候,每到年底置办年货的时候总会在街上买上一本第二年的老黄历,回家后拿钉子钉在墙上,每过一天要么撕一张或者翻一张。那个时候的农村节约用纸,很多人家都拿撕掉的纸张放到厕所当厕纸用。
那么,这个老黄历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这种传统老黄历起源于明朝时期,为明初刘基在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代官方所颁之历,就是《大统历》。而这一称呼的由来,据说是取《春秋》大一统之义。《大统历》又称“皇历”,民间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皇历,后来民间称其为“黄历”。据明代史料记载,。明初历书的式样非常繁杂,囊括了多种与民间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历书上面有袭爵、受封、祭祀、祈福、求医、治病、乘船、渡水、登高、履险、收敛、货财等项内容,“通者曰宜,不通者忌”。 这就是说,无论是祭祀、袭封,还是出行、求医、做买卖,民间老百姓都需要事先从历书中定日子,看哪一天是“宜”,而哪一天是“忌”。民间生活,通常无法离开日历。所以看如今的老黄历,还保留着这些内容。
不过明代所用的皇历与现代的老黄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明朝的皇历,按其日子不同,分为不同的颜色,如以一、六、八为白色,二为黑色,三为绿色,四为碧色,五为黄色,七为赤色,九为紫色。这种说法,据说起源于《河图》之书。而我们现在所用的老黄历,则通常分为黑、白或者红、绿,没有其他的颜色区分。
皇历由钦天监监造,钦天监印造日历所使用的纸张,一开始由浙江省底下的州县,先上交到礼部,再由礼部下发给钦天监。 每年六月,礼部发下样历,分发南北直隶各府以及各布政司,各个地方依照样历进行翻刻。正式颁发黄历的时间,明太祖起初定为九月之朔,后来又改为十一月初一。但自万历以后,改为每年的十月初一颁历,就在这一天,御殿可与大朝会相比,一切士民呼拜于廷,照例都可以被赏赐黄历。
以前常用的老黄历
90年代以前的人大多数都使用过或者见过我们常说的“老黄历”。笔者记得在小时候,每到年底置办年货的时候总会在街上买上一本第二年的老黄历,回家后拿钉子钉在墙上,每过一天要么撕一张或者翻一张。那个时候的农村节约用纸,很多人家都拿撕掉的纸张放到厕所当厕纸用。
那么,这个老黄历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这种传统老黄历起源于明朝时期,为明初刘基在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代官方所颁之历,就是《大统历》。而这一称呼的由来,据说是取《春秋》大一统之义。《大统历》又称“皇历”,民间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皇历,后来民间称其为“黄历”。据明代史料记载,。明初历书的式样非常繁杂,囊括了多种与民间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历书上面有袭爵、受封、祭祀、祈福、求医、治病、乘船、渡水、登高、履险、收敛、货财等项内容,“通者曰宜,不通者忌”。 这就是说,无论是祭祀、袭封,还是出行、求医、做买卖,民间老百姓都需要事先从历书中定日子,看哪一天是“宜”,而哪一天是“忌”。民间生活,通常无法离开日历。所以看如今的老黄历,还保留着这些内容。
不过明代所用的皇历与现代的老黄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明朝的皇历,按其日子不同,分为不同的颜色,如以一、六、八为白色,二为黑色,三为绿色,四为碧色,五为黄色,七为赤色,九为紫色。这种说法,据说起源于《河图》之书。而我们现在所用的老黄历,则通常分为黑、白或者红、绿,没有其他的颜色区分。
皇历由钦天监监造,钦天监印造日历所使用的纸张,一开始由浙江省底下的州县,先上交到礼部,再由礼部下发给钦天监。 每年六月,礼部发下样历,分发南北直隶各府以及各布政司,各个地方依照样历进行翻刻。正式颁发黄历的时间,明太祖起初定为九月之朔,后来又改为十一月初一。但自万历以后,改为每年的十月初一颁历,就在这一天,御殿可与大朝会相比,一切士民呼拜于廷,照例都可以被赏赐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