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历史的印记86——流传至今的连接方式“占卜预言”

新闻2025年6月25日 10:02浏览: 3关键词: 人间与无形世界的第四个链接点,也是至今流传的方式就是占卜预言,通过某种手段来感受和影响未来即将发生的
人间与无形世界的第四个链接点,也是至今流传的方式就是占卜预言,通过某种手段来感受和影响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用钻灸甲骨来分辨神灵意愿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了汉朝。算卦的鼻祖《易经》记载着通过掷蓍草的方式根据其卦象来占卜某个活动的吉凶和过程。通过对古代墓葬的发掘,从出土的文献中也展示了建立在日历基础上的占卜行为,此时的日历类似于后代国人看到的老黄历一样的吉凶占卜的行事历。相关的卜辞利用...

人间与无形世界的第四个链接点,也是至今流传的方式就是占卜预言,通过某种手段来感受和影响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用钻灸甲骨来分辨神灵意愿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了汉朝。算卦的鼻祖《易经》记载着通过掷蓍草的方式根据其卦象来占卜某个活动的吉凶和过程。通过对古代墓葬的发掘,从出土的文献中也展示了建立在日历基础上的占卜行为,此时的日历类似于后代国人看到的老黄历一样的吉凶占卜的行事历。相关的卜辞利用一场瘟疫开始发病的时间,来预测它的整个生病过程。从尹湾汉墓出土的类似的预言还包括了一份普通的星象表以及一张预测某个特定日期有利于做某种事务的日历(此时的日历已经出具黄历的作用)。所有的占卜模式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从传统阴阳家的角度看,时间不是一种持续、同质的介质,而是一种多变的进程,其中每个环节都拥有不同的特质,因而也就适合于某种特定的行动。

以上这些是占比的基础逻辑,其他形式的预言则需要通过解读自然环境因素,包括风或者其他气候因素。例如,山川、河流等因素构成的风水学以及观星活动带来的星相学。一份马王堆出土的文献给我们呈现了一些图片,上面有彗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圆形轨道以及天上其他一些可视图形。这些图片附有文字说明,并标明了他们所预言的事物。星象预测被广泛使用,特别是这样一种形式:预测者通过宇宙图或星象图为其在宇宙中定位,令其能够洞察询问者的处境。有没有点西方星相学的意味?如果你能够深入涉猎古代东方星相学的资料,你就会发现甚至严重怀疑,所谓的西方星相学只不过是东方流传过得的一些旁门左道而已。大的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西方星象学更追求于细节,并未将系统的星相学逻辑建立起来,导致长期以来,西方的星相学被归结于西方神学的范畴。而在东方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已经包含了一篇讨论星象预测的长篇论文,就在《史记*卷二七》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

另一类预言则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解读气运。例如相面、摸骨等相术能够通过预测个体的 运气,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甚至可能是一把宝剑。马王堆出土的一份材料中描述了如何相马的技艺,其他一部分材料甚至提到了如何相狗。居延出土了军事方面的竹简文书中,讨论了如何鉴别一把宝剑。即便是器皿或者工具的形状也能够提供用以预测的线索,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没有能完整的流传下来,只流传了类似于《麻衣相术》或者《梅花易数》之类的相术延伸,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等秦汉历史讲完之后,我可以单开一本来讲讲梅花易数等中国传统古典算法的精髓。和相术有关的是风水术的早期形式——堪舆术,它通过观察地理形态来占卜未来,正如通过一个人的面相来算命一样。

说到占卜术就不得不提及一种一直流传到今天的占卜活动——解梦。在中华文化中,梦也被视为一种征兆,汉代以前的文献就提到了关于梦的解释著作以及记述了精于此道的专家著作,例如大名鼎鼎的《周公解梦》,虽然原书已经无可考据,但是市面上仍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解梦书籍,并纷纷挂以周公的名号,可见此书在中华文化圈中盛行的趋势。解梦的逻辑是死者的魂魄或者神灵会出现在梦境中,并对做梦的人提出要求,比如要求提供一套合适的葬仪,或者为死者的阴间生活提供服务(类似于烧纸钱或者香炉纸马等)。有时候他们也会提供一些信息,这些信息的精确与否决定了梦所具有的权威。其他的一些梦则被翻译成一种代码式的符号,例如梦见太阳预示着一位拥护者和一位君王。在古代如果想了解梦的含义,则需要专家的指点或者求助于《周公解梦》之类的专业书籍。通过解梦的描述过程,解释梦境中的行为来指导未来的举动,因此如果能够在分析一个看似消极的梦境时给出一个积极的解读,那将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一点在中华文化圈中非常重要,因此这些解梦的预言,通常会被视作对某项活动的指导,而非对某个既定命运的说明。预言占卜不是提供一种注定的未来的常识,而是提供一种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就能够本着趋利避凶的原则来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