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古代的十二时辰到底都对应现在的几点?

新闻2025年6月25日 10:02浏览: 4关键词: 话说昔日菩提祖师欲为孙悟空单传秘法,只在后者头上敲击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机灵的孙悟空就知道了这
话说昔日菩提祖师欲为孙悟空单传秘法,只在后者头上敲击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机灵的孙悟空就知道了这是在约定时间。假如你一朝穿越,回到古代,你知道该怎么和人约定时间吗? **古人怎么测量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并流逝着。所有文明都面临着如何计量时间的问题,而中国古人寻找相应的标尺,首先是抬眼天空,望向太阳。 最出名的测时工具是有表盘与指针的日晷,...

话说昔日菩提祖师欲为孙悟空单传秘法,只在后者头上敲击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机灵的孙悟空就知道了这是在约定时间。假如你一朝穿越,回到古代,你知道该怎么和人约定时间吗?

古人怎么测量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并流逝着。所有文明都面临着如何计量时间的问题,而中国古人寻找相应的标尺,首先是抬眼天空,望向太阳。

最出名的测时工具是有表盘与指针的日晷,“晷”就是影子的意思。通过太阳对日晷的照射,和其上指针影子于表盘刻度的移动,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当日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获晓今天在一年当中的时令。另一相似利用太阳与光影的工具是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我国目前时代较早的日晷文物是一个方形石质的西汉日晷,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它由中心的圆孔刻出两个同心圆,并由射线将之按100份等分(只有69条实刻)。宋代后,出现了更精确的赤道式日晷,这也表明我国历算家开始有了沿赤道方向度量时角的认知。

然而,日落西山后,或多云雨天时,古人又会怎么计时呢?答案是漏刻。《后汉书·律历志》里说:

“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这便说的是漏刻了。它分为浮箭漏和沉箭漏两种,但原理都是通过读取蓄水壶器中箭尺上下浮沉所展示的刻度来读取时间。这也便是“一刻钟”的来源。清康熙九年(1670)使用新法,一刻钟正式定为现在的15分钟,此前,一刻钟实际会比之稍短,为13至14分多,这便是使用漏刻的最早记录。除此之外,古人的计时工具还有沙漏、香篆钟等。

十二时制的诞生

一般人会认为,古人将昼夜十二等分乃是自然之理,但事实上,十二时制经历了发展、完善和确立的过程。这是因为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不仅在技术上存在难度,而且于实际劳动中需求不足。

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意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表达时辰的词汇,譬如有旦、大采、食日、大食、中日、昃(zè)、郭兮、小食、小采、暮、昏等等。殷商实行“分段纪(计)时制”,将一天分成十六个时段,其中白天九段,夜晚七段。秦统一后,十六时制的名称和划分更为规范。放马滩的秦简《日书》“生子”篇中,出现了完整的十六时称:

平旦、日出、夙食、暮食、日中、日过中、日昃、日下昃、日未入、日入、昏、夜暮、夜未中、夜中、夜过中和鸡鸣。

而由于除却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其他日子都会出现昼夜长短不一致的情况,古人还会配套地使用着日夕表:

“正月日七夕九,二月日八夕八,三月日九夕七,四月日十夕六,五月日十一夕五,六月日十夕六……”

这里的“日”就是白昼,“夕”就是夜晚,数字则反映着昼夜比。

不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提到了:

“(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暮食巳、日中午、(日)未、下市申、舂日酉、牛羊入戌、黄昏亥、人定(子)。”

它也被认为是证明十二时制诞生的材料之一。

汉武帝时期,朝廷颁布了《太初历》,据称其将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相配,然而,《太初历》的原本早已散佚,我们不得窥见其内容。汉章帝时期,十二时制进一步推行。东汉王充《论衡》中就提到:“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但是,在边疆地区和军队内部,十六时制依然被广泛应用。南北朝时期,十二时制得到定型与推广。更为平易近人的十二时辰歌也流行起来,并在隋唐时期被发扬光大。一套《十二时》,按规则应由十二首歌辞组成,每首歌都以时辰作为开头,正文内容则随意发挥,各歌辞间进行联章咏唱。《宋史·律历志》有记载其词,描述政治生活与目睹景象曰:

“朝光发,万户开,群臣谒。平旦寅,朝辨色,泰时昕。日出卯,瑞露晞,祥光绕。食时辰,登六乐,荐八珍。禺中巳,少阳时,大绳纪。日南午,天下明,万物睹。日昳未,飞夕阳,清晚气。晡时申,听朝暇,湛凝神。日入酉,群动息,严扃守。”

由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十二时制的诞生与演变史。若要将之对应于当前的24小时制,就可在具体时辰后加上初(前一个小时)与正(后一个小时)。唐《麟德历》中说:“古历分日,起于子半。”那么,也让我们借释德洪的一首《十二时偈》,串联起宋代僧人平凡一天:

吾活计,无可观。

但日日,长一般。

夜半子, 困如死。

被虱咬,动脚指。

鸡鸣丑 ,粥鱼吼。

忙系裙,寻袜纽。

平旦寅, 忽欠伸。

两眉棱,重千斤。

日出卯, 自搅炒。

眼诵经,口相拗。

食时辰, 齿生津。

输肚皮,亏口唇。

禺中巳, 眼前事。

看见亲,说不似。

日南午, 衣自补。

忽穿针,全体露。

日昳未, 方破睡。

洗开面,摸着鼻。

晡时申, 最天真。

顺便喜,逆便瞋。

日入酉, 壁挂口。

镜中空,日中斗。

黄昏戌 ,作用密。

眼开阖,乌崒律。

人定亥, 说便会。

法身眠,无被盖。

坐成丛,行作队。

活鱍鱍,无障碍。

若动着,赤肉艾。

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

「夜半子」

夜半,顾名思义,便是指新旧两天交界的时段。它对应的时间是23:00-01:00。“夜半”一词在《左传·哀公十六年》的“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中就已出现。古代照明与娱乐手段较现代有限,这时的人们基本都在睡觉。释德洪便写道: __“夜半子,困如死。被虱咬,动脚指。__ ”我在这个点,连被虱子咬到了,都只是动动脚趾,不爬起来抓!

「鸡鸣丑」

鸡鸣,公鸡打鸣,曙光将至。丑时对应的时间是01:00-03:00。 __“鸡鸣丑,粥鱼吼。忙繫裙,寻袜纽。”__ “粥鱼”就是木鱼,寺庙在召集僧众喝粥时也会敲响其来聚众,因而得名。但在此时,它不过是起到一个闹钟的作用,释德洪听到后慌忙起床,寻找衣袜来穿。

「平旦寅」

平旦,旦就是太阳,因此平旦就意味着太阳正处于地平线上,天边蒙蒙亮的03:00-05:00。“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禁门就是宫门。古代长期实行宵禁制度,不允许百姓在晚上随意乱逛。只有平旦开门之际,人们才可以开始进城从事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释德洪说: __“平旦寅,忽欠伸。两眉棱,重千斤。”__ 大概确实是起太早了,叫人困得眉毛如有千斤重。

「日出卯」

日出,太阳升起,对应05:00-07:00。此时,也是官员们打卡上班的时间。由于各要司要清点人数,故亦名“点卯”。释德洪也并没有闲着: __“日出卯,自搅炒。眼诵经,口相拗。”__ 我们姑且可以以为,这便是宋代寺庙版本的早自习时间,而他此时正在和拗口的经文作斗争。

「食时辰 」

食时,吃饭的时间,对应07:00-09:00。一日三餐是近代以来的规则,而古人实则长期仅吃早晚两顿饭。两餐制在殷商武丁(高宗)时期就已形成,其卜辞说:“甲寅大食雨,乙卯小食大启。”“大食”就是早饭。 __“食时辰,齿生津。输肚皮,亏口唇。”__ 朗读了那么久的“课文”,释德洪终于可以大快朵颐,饱餐一顿。

「禺中巳」

禺(隅)中,隅有角落、旁侧的意思。孔颖达说:“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为隅中也。”它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此时太阳照射到了房屋的东南角、但还没有达到正当空,也便是09:00-11:00。古人对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着精细的区分与刻画,《淮南子·天文训》便有“旸谷”“女纪”“渊虞”“蒙谷”等十六个位所。 __“禺中巳,眼前事。看见亲,说不似。”__ 释德洪似乎已经进入了一种玄妙的境界:目之所及,无比熟悉,又偏偏似是而非,大概这便是“看山不是山”吧。

「日南午」

日南午,太阳位于天空正中,也是一天当中光线最强烈的时间,对应现在的11:00-13:00。宋以后,坊市制才算被大体废除。此前,古人必须定时定点地举行集市进行贸易,而时间就往往是日中。《易经》里说“日中为市”,杜甫写“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反映的正是市井小民讲价的火热场面。而此时的释德洪不去购物,正在缝补衣服: __“日南午,衣自补。忽穿针,全体露。”__

「日昳未」

日昳,又称日昃,指太阳过午偏斜,为13:00-15:00。《汉书·游侠传》里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就是说宾客们按原涉的吩咐,从日中市集中购物归来。而也正是在未时,释德洪从午觉中醒来: __“日昳未,方破睡。洗开面,摸着鼻。”__

「晡时申」

晡时,即15:00-17:00,是古人吃晚饭的时候了。 __“晡时申,最天真。顺便喜,逆便瞋。”__ 释德洪说自己在这个时候,事情顺利就高兴,事情不顺便恼怒,最是直爽天真。

「日入酉」

日入,夕阳西沉,对应17:00-19:00。此时,人极易因目睹天色的渐晚,明晓一天的将尽,而生出惆怅的愁绪。韦应物写过:“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而更进一步,简直要生出惊悚感的,还有周连仲的“白日入云暗,青山近水分。乱鸦孤塔寺,杂树老僧坟。” 释德洪也在此时进入了有些消沉的状态,闭口如瓶,觉时光流逝,事事皆空: __“日入酉,壁挂口。镜中空,日中斗。”__

「黄昏戌」

黄昏,太阳已经落山,但天空尚未全黑,而是呈现出昏黄朦胧的色调,对应19:00-21:0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恐怕是最出名的一句写傍晚的诗句了。而此时,一天的辛勤工作,也要告一段落了: __“黄昏戌,作用密。眼开阖,乌崒律。”__ 眼皮翻眨间,释德洪困意来袭。

「人定亥」

人定,定即安定,人们停止劳作,遁入梦乡,对应21:00-23:00。此时,世界已经陷入沉睡,因而那些仍在夜游的人,或能领会某些与众不同的妙趣与氛围:“钟传人定月华明,渐觉新寒夜气清。”“残霞红满天,微月澹不耀。岂知人定后,耿耿方相照。” 不过,释德洪没有那等的兴致: __“人定亥,说便会。法身眠,无被盖。”__ “法身”为三身之一,乃隐而不出的众生内心之佛性。对于他来说,睡眠不过是又一场修行,其身其性其行其思融会贯通,抵达圆满。而此后,便又是新的一天了。

年年月月,日日时时,这何尝不是于轮回中观自在呢。

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禺中巳、日南午、日昳未、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夜半子、鸡鸣丑。从太阳的方位,到作息的总结,十二时辰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专注于生活的认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