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的“赛博打工人”?揭开职业“代肝”低价内卷真相:月入过万只是少数,骗局时有发生
当然,对于职业“代肝”者而言,多个账号同时开工才是其工作常态,也有玩家形象地将这种一屏显示多个账号界面的主播称为“监控室大爷”。
对无眠而言,他最多可以同时完成36个账号的“代肝”委托,但这对“代肝”的设备要求很高。他目前在用的设备整体估算下来差不多花了8万元。但他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两万元的设备就能支持做职业“代肝”的工作了。
无眠在三年前成为一名职业“代肝”,最开始是借钱入坑购买的设备。他向记者透露,目前的月收入基本在1万到2万元,早已还清了最开始的借款,做“代肝”的基本前提是“007”,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记者也注意到,无眠的直播经常是在凌晨开启。无眠坦言,他的收入应该是个例,“代肝”中能达到这个收入的并不会太多。
如无眠所说,虽然没有严格的区分,但相较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强竞技性质游戏的代练,做“代肝”的技术要求往往要低许多,这也就意味着入行基本没有门槛,许多个人“代肝”面临的问题都是接不到单子。毕竟委托“代肝”的玩家数量有限,并且为了节省沟通成本和委托风险,委托方还往往更愿意找熟悉的“代肝”。
而在接单平台和一些“代肝”工作室,越卷越低的价格也让人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泰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在今年年初加入了一个“代肝”工作室,本来抱着自己爱玩游戏又可以兼职增加点收入的心态,但在看到“代肝”的价格之后他便断了这个念头。
他以“代肝”派单群里的单子为例,一份为期一个月、总共需要310分钟左右的订单给出的报酬是40元。但这40元工作室还要再抽走两成,最后能到手的报酬实际为32元。
而到了“代肝”平台,报酬可能还要更低一点。记者在“代肝”平台“代练通”上搜索发现,与上述委托内容类似的订单仅价值23元,若同样以泰瑞给出的用时310分钟来计算,该订单的时薪为4.45元。
存在监管盲区、个人“代肝”骗局时有发生
伴随着低价,席卷整个行业的还有一场“信用危机”。
记者从无眠那里了解到,他的“代肝”工作中多个账号需要手动点击,一些辅助点击的科技手段会被游戏官方检测到,会导致玩家账号受到处罚甚至账号被封。而在社交平台上,此类玩家发布的“避雷贴”并不少见。帖子内容显示,一些个人“代肝”或者“代肝”工作室承诺纯手动点击、封号一定赔偿,但往往出了问题就拉黑跑路。这就使得录屏和开直播成了“代肝”们的自证手段,也是委托方的督查方式。
无眠曾在雇人“代肝”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表示,那是自己唯一一次招人兼职。由于对方悄悄开了科技辅助工具,导致号主的账号受到了处罚,无眠因此进行了上万元的赔偿。
四川信和信律师事务所何沁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情况之所以难以维权,原因首先在于玩家无法找游戏公司主张解封。代肝代练被游戏公司视为破坏游戏设计和其他玩家游玩体验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游戏公司的《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里,均禁止玩家将游戏账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至于封禁导致的财产损失难以通过诉讼获得全额赔偿的问题,何沁禅指出,司法实践中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3倍赔偿,游戏公司和代练“代肝”工作室都会明确告知玩家账号封禁的风险,而且由于这个行为本来就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里明确反对的,玩家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主张3倍惩罚性赔偿以此保护非法及不正当权益。若玩家要求对过往充值金额进行1:1的赔偿,而且法院也认为代练“代肝”工作室侵犯了玩家的合法权益,但是充值金额也不等于账号实际价值,玩家实际获赔金额可能较大幅度低于原先充值金额。并且,对于高价值游戏物品的损失也难以举证。
此外,随着更多玩家和学生党涌入代练“代肝”行业赚零花钱,许多针对个人“代肝”的骗局也正在发生。在小红书平台上,许多个人“代肝”发帖叙述自己的被骗经历:有的骗局是谎称是工作室雇佣“代肝”,若想加入就需要缴纳入会费、保证金等,金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所谓的工作室会表示这部分金额在完成单子之后会返还,但一旦交费之后对方就跑得无影无踪。还有的则是要求“代肝”通过特定的平台交易报酬却无法提取,需要“代肝”再充值才能解冻委托费用。
小红书上叙述被骗经历的“代肝”们 图片
何沁禅告诉记者,这种情形下,受害者虽然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证据以证明对方构成诈骗行为,但和其他诈骗犯罪类似,难点在于追回损失。诈骗犯罪分子可能准备好了多种资金转移方式,导致警方难以逮捕诈骗分子本人追回受骗资金。
事实上,代练“代肝”作为游戏衍生的产业,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委托方和“代肝”的交易全凭个人信用进行交易,没有什么保障。并且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一些代练平台为追求利益,甚至公然挑战游戏规则,成为灰色地带的“推手”。
此前,上海浦东法院对腾讯起诉“代练帮”App一案作出判决,认定该平台通过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现金奖励等方式,组织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绕开“防沉迷”机制进行代练交易,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赔偿腾讯98.5万元。这也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商业代练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
事实上,游戏厂商们正在持续升级针对“租号”“代练”“冒用账号”等行为的打击,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产业或将迎来洗牌。目前来看,“代肝代练”这个建立在玩家需求上的产业难以一刀切清除,在网络上的交易仍在进行,但未来其能否走向规范化,关乎着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与否。
每日经济新闻
无眠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代肝”价目表 图片 当然,对于职业“代肝”者而言,多个账号同时开工才是其工作常态,也有玩家形象地将这种一屏显示多个账号界面的主播称为“监控室大爷”。
对无眠而言,他最多可以同时完成36个账号的“代肝”委托,但这对“代肝”的设备要求很高。他目前在用的设备整体估算下来差不多花了8万元。但他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两万元的设备就能支持做职业“代肝”的工作了。
无眠在三年前成为一名职业“代肝”,最开始是借钱入坑购买的设备。他向记者透露,目前的月收入基本在1万到2万元,早已还清了最开始的借款,做“代肝”的基本前提是“007”,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记者也注意到,无眠的直播经常是在凌晨开启。无眠坦言,他的收入应该是个例,“代肝”中能达到这个收入的并不会太多。
如无眠所说,虽然没有严格的区分,但相较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强竞技性质游戏的代练,做“代肝”的技术要求往往要低许多,这也就意味着入行基本没有门槛,许多个人“代肝”面临的问题都是接不到单子。毕竟委托“代肝”的玩家数量有限,并且为了节省沟通成本和委托风险,委托方还往往更愿意找熟悉的“代肝”。
而在接单平台和一些“代肝”工作室,越卷越低的价格也让人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泰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在今年年初加入了一个“代肝”工作室,本来抱着自己爱玩游戏又可以兼职增加点收入的心态,但在看到“代肝”的价格之后他便断了这个念头。
他以“代肝”派单群里的单子为例,一份为期一个月、总共需要310分钟左右的订单给出的报酬是40元。但这40元工作室还要再抽走两成,最后能到手的报酬实际为32元。
而到了“代肝”平台,报酬可能还要更低一点。记者在“代肝”平台“代练通”上搜索发现,与上述委托内容类似的订单仅价值23元,若同样以泰瑞给出的用时310分钟来计算,该订单的时薪为4.45元。
存在监管盲区、个人“代肝”骗局时有发生
伴随着低价,席卷整个行业的还有一场“信用危机”。
记者从无眠那里了解到,他的“代肝”工作中多个账号需要手动点击,一些辅助点击的科技手段会被游戏官方检测到,会导致玩家账号受到处罚甚至账号被封。而在社交平台上,此类玩家发布的“避雷贴”并不少见。帖子内容显示,一些个人“代肝”或者“代肝”工作室承诺纯手动点击、封号一定赔偿,但往往出了问题就拉黑跑路。这就使得录屏和开直播成了“代肝”们的自证手段,也是委托方的督查方式。
无眠曾在雇人“代肝”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表示,那是自己唯一一次招人兼职。由于对方悄悄开了科技辅助工具,导致号主的账号受到了处罚,无眠因此进行了上万元的赔偿。
四川信和信律师事务所何沁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情况之所以难以维权,原因首先在于玩家无法找游戏公司主张解封。代肝代练被游戏公司视为破坏游戏设计和其他玩家游玩体验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游戏公司的《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里,均禁止玩家将游戏账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至于封禁导致的财产损失难以通过诉讼获得全额赔偿的问题,何沁禅指出,司法实践中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3倍赔偿,游戏公司和代练“代肝”工作室都会明确告知玩家账号封禁的风险,而且由于这个行为本来就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里明确反对的,玩家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主张3倍惩罚性赔偿以此保护非法及不正当权益。若玩家要求对过往充值金额进行1:1的赔偿,而且法院也认为代练“代肝”工作室侵犯了玩家的合法权益,但是充值金额也不等于账号实际价值,玩家实际获赔金额可能较大幅度低于原先充值金额。并且,对于高价值游戏物品的损失也难以举证。
此外,随着更多玩家和学生党涌入代练“代肝”行业赚零花钱,许多针对个人“代肝”的骗局也正在发生。在小红书平台上,许多个人“代肝”发帖叙述自己的被骗经历:有的骗局是谎称是工作室雇佣“代肝”,若想加入就需要缴纳入会费、保证金等,金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所谓的工作室会表示这部分金额在完成单子之后会返还,但一旦交费之后对方就跑得无影无踪。还有的则是要求“代肝”通过特定的平台交易报酬却无法提取,需要“代肝”再充值才能解冻委托费用。
小红书上叙述被骗经历的“代肝”们 图片 何沁禅告诉记者,这种情形下,受害者虽然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证据以证明对方构成诈骗行为,但和其他诈骗犯罪类似,难点在于追回损失。诈骗犯罪分子可能准备好了多种资金转移方式,导致警方难以逮捕诈骗分子本人追回受骗资金。
事实上,代练“代肝”作为游戏衍生的产业,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委托方和“代肝”的交易全凭个人信用进行交易,没有什么保障。并且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一些代练平台为追求利益,甚至公然挑战游戏规则,成为灰色地带的“推手”。
此前,上海浦东法院对腾讯起诉“代练帮”App一案作出判决,认定该平台通过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现金奖励等方式,组织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绕开“防沉迷”机制进行代练交易,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赔偿腾讯98.5万元。这也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商业代练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
事实上,游戏厂商们正在持续升级针对“租号”“代练”“冒用账号”等行为的打击,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产业或将迎来洗牌。目前来看,“代肝代练”这个建立在玩家需求上的产业难以一刀切清除,在网络上的交易仍在进行,但未来其能否走向规范化,关乎着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与否。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