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蓍草占卜 (大衍筮法)

新闻2025年6月25日 10:07浏览: 3关键词: 在《周易》体系中,蓍(shi)草占卜(大衍筮法)是最古老、最正统的起卦方法,源自《易传·系辞》记载的
在《周易》体系中,**蓍(shi)草占卜(大衍筮法)**是最古老、最正统的起卦方法,源自《易传·系辞》记载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通过分揲(she)蓍草模拟天地变化,最终生成卦象。以下是完整流程与解析: 一、蓍草占卜的核心原理 象征体系: 50根蓍草:象征宇宙生成前的混沌状态(「大衍之数五十」); 抽1根不用:留「一」以象太极,实际用49根参与演算(「其用四十有九」)。 ...

在《周易》体系中,蓍(shi)草占卜(大衍筮法)是最古老、最正统的起卦方法,源自《易传·系辞》记载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通过分揲(she)蓍草模拟天地变化,最终生成卦象。以下是完整流程与解析:

一、蓍草占卜的核心原理

象征体系:

50根蓍草:象征宇宙生成前的混沌状态(「大衍之数五十」);

抽1根不用:留「一」以象太极,实际用49根参与演算(「其用四十有九」)。

四营十八变:

每卦需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称为「四营」),重复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最终成卦。

二、具体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工具:50根蓍草(可用竹签、筷子替代,长度约20-30cm),净手静心,焚香默念问题(非必需但建议)。

禁忌:占卜时需独处避扰,一事一问,不可戏占。

2\. 第一变

分二:将49根蓍草随机分为左右两堆(象征阴阳两仪);

挂一:从右堆取1根夹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参天地);

揲四:分别对左右两堆蓍草以4根为一组数数,余数(1-4根)夹于手指间;

归奇:将两堆余数(左堆余数+右堆余数+挂一的1根)合起,置于一旁。

→ 剩余蓍草数必为 40或44根。

3\. 第二变

用第一变剩余的40或44根蓍草,重复「分二、挂一、揲四、归奇」步骤。

→ 剩余蓍草数必为 32、36或40根。

4\. 第三变

用第二变剩余的蓍草,再次重复四营步骤。

→ 最终剩余蓍草数为 24、28、32或36根。

确定爻象:

剩余数 ÷ 4 = 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

例:剩余28根 → 28÷4=7 → 少阳(▄▄▄▄▄);

记录第一爻(初爻)。

5\. 重复演算

将49根蓍草重新合并,重复上述三变步骤,依次得出第二爻至第六爻(自下而上排列)。

第六爻完成后,得本卦(含变爻)。

三、卦象生成规则

剩余蓍草数除以4结果爻象属性

246老阴(⚋)变爻

287少阳(▄▄▄▄▄)静爻

328少阴(▄▄ ▄▄)静爻

369老阳(⚊)变爻

变卦:将本卦中的老阴(6)变为阳爻,老阳(9)变为阴爻,生成变卦。

四、蓍草占卜的优缺点

优点

精准度高:符合《周易》哲学体系,卦象信息层次丰富(本卦、变卦、互卦等);

仪式感强:通过漫长操作凝聚心神,增强占卜的专注度与灵性连接。

缺点

耗时费力:完成一卦需30分钟以上,现代人难坚持;

学习门槛高:需熟记《周易》爻辞、象数体系,否则解卦困难。

五、经典案例解析

《左传》记载的蓍草占例

事件: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为子占卜得「观之否」卦。

卦象:

本卦 风地观(䷓) → 变卦 天地否(䷋);

解卦者结合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预言其子后代将在异国兴盛。

应验:陈国后为田氏所代,田氏后人最终成为齐王(田齐)。

六、现代简化法与替代方案

快速揲蓍法:

用49根牙签代替蓍草,每变只保留余数(不严格分堆),缩短时间至10分钟内。

数字模拟法:

用随机数生成器模拟「分二、挂一」步骤,按数学公式计算爻象(适合理论研究)。

七、关键原则与禁忌

三不占: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一卦一问:不可同一问题反复占问,否则卦象失真;

变爻优先:解卦时以动爻爻辞为核心,结合本卦与变卦综合判断。

总结

蓍草占卜是《周易》的“活化石”,其价值不仅在于占断吉凶,更在于通过仪式化的操作引导人反思自身与天地的关系。若追求深度易学修养,可尝试此法;若仅需快速占问,建议用铜钱或数字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