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补课班的套路,高中统统不认原创历史上“最可敬”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新闻2025年6月25日 10:07浏览: 4关键词: 说句扎心的实话:我上高中的第一天,就开始怀疑人生。不是因为老师太凶,也不是因为同桌太香,而是因为我发
说句扎心的实话:我上高中的第一天,就开始怀疑人生。 不是因为老师太凶,也不是因为同桌太香,而是因为我发现——班上每个人都像开挂了。 上课猛记笔记,刷题不眨眼,一道函数题能推导出祖传公式,还能顺手改良一版。我的初中神技“默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他们眼里,就是翻旧黄历。 曾经在初中靠“勤奋+题海”混成班里前五,我以为自己已经摸到了学习的天花板,直到踏进重点高中的教室,才意识到: 那根本是地板...

说句扎心的实话:我上高中的第一天,就开始怀疑人生。

不是因为老师太凶,也不是因为同桌太香,而是因为我发现——班上每个人都像开挂了。

上课猛记笔记,刷题不眨眼,一道函数题能推导出祖传公式,还能顺手改良一版。我的初中神技“默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他们眼里,就是翻旧黄历。

曾经在初中靠“勤奋+题海”混成班里前五,我以为自己已经摸到了学习的天花板,直到踏进重点高中的教室,才意识到:

那根本是地板。

因为那些人不仅努力,还天赋异禀。你晚上学到十点,他们凌晨两点还在看数学竞赛的推导视频;你做十道题他们只做两道,结果考场上你懵圈,他们拿满分。

说白了,我靠死磕勉强上岸,他们是顺流直达还顺便摸了会儿鱼。

一、聪明人不一定努力,但努力人最好得聪明点

你以为初中是你奋斗史的全部,其实它只是选拔的序章。

真正的分水岭,是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初中你靠“题海战术”搞定考试,在高中你得靠“思维深潜”挖矿——这活不是谁都干得了。

我有个初中哥们,名字就叫“努力”。

不是说他名字真叫努力,而是所有老师说起他都一个调:“哎呀,这孩子不聪明,但是真努力。”然后他靠着刷题海、背答案、请家教、做错题本,硬是考进重点高中。

我们都以为他是小镇做题家之光,结果高一上学期期末,班级倒数第七,哭得像丢了人生存档。

他努力,但没想到别人更努力,而且还聪明。

拼投入,他顶多能拼个精疲力尽;拼思维,人家十分钟能搞懂的模型,他花三个小时死记硬背还理解错。

我高中宿舍有个哥们,自称“人肉AI模型训练员”,意思是自己啥都靠刷题硬啃。

某天晚上他刷完一套物理卷子,激动地说自己终于悟了,于是跑去问隔壁学神:“你这道题咋做的?”学神头也不抬:“啊?我刚刚大致看了图,感觉应该用能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吧。”

刷题哥面无表情地关灯躺下,从此走上了精神内耗之路。

他说,那一刻才明白什么叫“人类之间也是存在物种差异的”。

还有一次期中考试,老师说这次题目“偏基础”,我当时心里就一乐:老子终于能扬眉吐气了。结果考完一看排名,我排名从班级15直接掉到35。

原因也简单——人家理解“基础题”是能自己推出来,我理解“基础题”是背熟就能选对。

中午吃饭排队时,前面一个同学还在和另一个人讲怎么从三角函数图像推导圆周运动,我当时看着自己手里的鸡腿,突然没了胃口。

二、培训和套路,是初中的假面具;一上高中,全暴露

别再吹补课能救命了,补课能补的是知识,不是脑子。

初中能靠套路题、培训课混成绩,一到高中,没思维能力就只能光速掉队。最恐怖的不是你听不懂,而是你以为你听懂了,结果一上考场发现自己学了个寂寞。

我有次跟着校外补课班学导数,老师教了套“口诀”:什么“先找零点,再看导数符号变号方向决定极值点”,我熟练到能倒背如流。结果高考模拟题里一道导数题没有给函数解析式,只给图像趋势,我直接原地宕机,试卷写得像“灵魂诗集”。

有个女同学是培训班头牌,初中靠一个“模板化作文”拿奖无数,进入高中语文考试之后直接原地爆炸。

她写了一篇800字议论文,全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更需要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中间还引用了“鲁迅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结果语文老师在讲评会上直接点名:“这是谁写的‘八股文’,你是背范文上瘾了吗?给我抄50篇高考满分作文洗脑去!”

从那以后,她每次作文都在思考人生意义。

还有次上生物课,老师布置让我们分析DNA复制机制。有个哥们,靠着培训班讲义,背了一整页“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讲台上抽答他,他一张嘴就开始背:“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解旋酶负责解开双链...”,讲到一半,老师突然打断:“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A一定配T,C一定配G吗?”那哥们愣了一下,说:“培训班没讲。”

然后全班笑疯了。

从此,他再也不提“我在XX名师班学过”这句话了。

三、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努力也要配点属性点才能加成,不然就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有人把自律、记忆力、阅读理解能力叫做“后天习得”,实际上那玩意从小就见分晓。你小时候能静下心看完一本书,那就已经超越了一大波“手机成瘾儿童”。

你能坚持早起完成作业,不是你有毅力,是你大脑的多巴胺分泌机制更健康。

别动不动就说“天赋不重要”,那是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机会接触真正的“天赋异禀”。真正的学霸,是那种能在数学卷子最后一页边喝酸奶边推导函数极值条件的怪物,甚至还能顺手编一首打油诗纪念这道题。

我班有个同学是那种典型的“全能型选手”:语文写得像鲁迅,数学做得像华罗庚,英语说得像中关村卖U盘的小哥。

他最大的优点是“不用学太多”。

你说他没努力也不对,他每天都在学习,只不过别人是硬啃书,他是轻松玩。他自己说:“我只是脑子用得比较经济。”我有时候看他做题就像在看《最强大脑》,题目是个炸弹,他一摸就拆了,我一碰就爆了。

另一个学弟是个典型“用脑子也用命”的人,高中三年每天坚持早上四点起床背书,晚上十一点才睡。

他自己说:“我成绩中上,但我不靠天赋,我靠肝。”高考完他直接去做肝功能检查,医生说:“你这肝熬得跟中年程序员差不多。”虽然最后他也考得不错,但他自己说:“要是我脑子能快点,可能我还能有青春期。”

全班集体沉默,为他的青春默哀五秒钟。

因此,人生就像打怪升级,初中是五杀后乱舞的爽感,高中是你发现BOSS会反杀、还能召唤天兵天将。你不能只靠练手速,还得练脑力。

努力是基本属性,聪明是稀有天赋。

你不能保证自己开局自带金手指,但你至少得知道——高中这个阶段,所有人的外挂都被禁用了,谁的脑子好用,谁才能笑到最后。

所以别老拿“我很努力”当挡箭牌,真正的战场早就不是“谁刷题多”这么简单。想活下去,就得换思路——少一点套路,多一点悟性;少一分焦虑,多一份底层认知。

如果你实在没办法比别人聪明,那就试试成为那个比昨天的自己更聪明的人。每天一点点优化,不靠蛮力靠心眼儿,不走捷径走思路。

说到底,天赋虽然重要,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你愿不愿意承认差距,然后还能继续往前走。哪怕走得慢点,也别原地打转。

跑不赢别人,总得跑赢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