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赛博菩萨电子音乐,女人与仿生鬼

新闻2025年6月25日 10:07浏览: 4关键词: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经典论述中,劳动者从事被迫的工作时,劳动这种本应是人的本质活动反而变成一种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经典论述中,劳动者从事被迫的工作时,劳动这种本应是人的本质活动反而变成一种痛苦,劳动者彼此互相疏远,人与人的主体间关系被物化,物主导了人,人作为个体被异化而主体性消失。[27] “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28]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体验,“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经典论述中,劳动者从事被迫的工作时,劳动这种本应是人的本质活动反而变成一种痛苦,劳动者彼此互相疏远,人与人的主体间关系被物化,物主导了人,人作为个体被异化而主体性消失。[27]

“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28]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体验,“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的,也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29]

被“异化”的个体面对着自我消失的威胁,更容易与电子宗教音乐所呈现出的异化的赛博格共鸣。具备镇静安神功能的“宗教音乐”与使人振奋的电子音乐的混合矛盾,不仅抚慰人们的情绪,也使得受压抑的个体找到了精神宣泄与识别自我、恢复与他人正常社会联系的出口。一位听者将自己形容为“道系青年”并表示:“我,新时代道系青年最爱这种曲风。”[30]在听众问卷调查中,超过78%的听众想要去看电子宗教音乐的现场演出(Live),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这类音乐提供的现实空间吸引与潜在社交纽带。

(二)存在确认:赛博格认同

一个用“赛博菩萨”作为标签的歌单以“赛博菩萨会超度仿生鬼吗”为标题,这一句式是对菲利普·迪克(Philip Kindred Dick)所著赛博朋克科幻小说标题《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模仿。仿生人,即人机混合的赛博格。在电子宗教音乐的评论区有大量模仿造句评论,如“仿生人会参拜电子佛吗”“赛博道士会超度我吗”等。这种模仿现象又被称为“玩梗”或“Meme”,Meme一词意为“一个可以用来描述模仿行为的文化传播单位”,其繁衍方式并非遗传而是“通过模仿(imitation)过程由一个人的头脑传递到另一个头脑”,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31]这一词汇进入互联网后,被用以形容一种病毒式模仿、复制传播的内容,士弗曼(Limor Shifman)提出了“网络Meme”概念,即“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内容/形式/立场、被有意识地创造为相互联系的、由网民推动并通过互联网流传/模仿或变形的数字项目”。[32]较早关注这一现象的一些学者认为,混搭,即对文化内容进行破坏性创新是Meme主要的传播手段。[33]在“赛博菩萨”电子宗教音乐的相关Meme中,人们使用“赛博道士”“赛博菩萨”“赛博佛祖”等类似的概念造句,破坏“菩萨”“佛祖”等词原有的神圣性内涵,亦瓦解迪克所著小说的西方中心框架,创设独属于这类音乐听众共同的“赛博语言”。

2010年,日本漫画/媒体系列《Milky Holmes》的女演员重新演绎了披头士乐队的封面,通过她们的服饰延续了披头士乐队的原创文化基因。

Meme传播中大规模文本的检验、互动和多样化衍生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社会建构的公共话语。[34]超大规模用户彼此围绕Meme文本所内含的“立场”“观点”“意义”展开相互碰撞、不断重新诠释和创造的过程,对内连接个体的自我表述与实践反思,对外连接消失了“附近”的世界整体。[35]围绕“赛博菩萨”Meme创设共同赛博语言的过程可视为一种听者个体找寻与他人、世界连接的过程。在哈拉维对赛博格的讨论中,信息连接是一个关键特征,西方哲学常常过于关注个体的“自我”,但每个人都是赛博格,即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人们接收信息、传递信息,仿佛系统的调解器。[36]在收听电子宗教音乐,传递和重新书写关于赛博菩萨的Meme时,听众也在将自己镶嵌进一种共同话语构建的身份认同网络中。

如第二章所述,电子宗教音乐所传递的并非标准的传统宗教形象,这给予了不同背景的听众想象和认同自身作为“异端”参与者的自由,如被复制较多的一段评论语描述听众群体:“点的是虚拟香,修的是赛博仙。敲的是电子鱼,拜的是机甲佛。”[37]在“电子佛法|赛博菩萨在线超度”等歌单的评论区,众多听众声明自己并非宗教信徒,但被这类音乐吸引;在问卷访谈中,有听者表示:“不是因为喜欢宗教才听,纯粹是做的好听。有种神性,未知性,叙事性。”尽管近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佛教信徒也会使用电子木鱼机或电唱机听佛经,但“赛博菩萨”音乐的主要听众显然并不符合传统宗教活动信徒的形象,相比制度化的宗教带给信徒戒律上的约束,这些听众对宗教抱持着一种更为轻松的态度。

在进行“仿生鬼”等类似的Meme表达时,听众将自身也想象为另一种赛博格,无法被归类为信徒,也不是主流电子音乐受众,从而挣脱听宗教音乐即为宗教信众的刻板印象,完成个性化的主体认同。如一位听者表示这一类音乐“能带来一些其他种类音乐没法带来的感觉,而且赛博菩萨是一种很酷的结合。”问卷访谈中,“新奇”“独特”是听众对于这类音乐形容的高频词。有听众戏称自己及其他听众是被电音菩萨超度的“孤魂野鬼”,更多听众宣称自己被音乐“超度”,并在评论区感慨听这类音乐的人少,其他用户则 A.我朋友说我听的歌逐渐脱离人类范畴......(@头脑风暴停不下来的熊,2020年5月17日,网易云音乐《兰若度母》评论区)

回复:我朋友说我整天就跟个跳大神一样……(@苏恩kY,2020年6月13日,网易云音乐《兰若度母》评论区)

B.当我向别人安利这首歌时:我:“诶,我最近听了一首很圣洁很好听的歌!”别人:“哦?那你唱给我听听呗”我:“嗡哒啦嘟哒啦,嘟啦南摩哈啦嗬啦......”别人:(一脸困惑)我:“我唱的可都是精髓~”(骄傲.jpg)(@雏椋椋椋椋椋,2020年4月6日,网易云音乐《兰若度母》评论区)

在这种类似的描述与互动中,听众戏谑式地扮演“仿生鬼”“非人类”的角色,强调自己异于主流的独特性,并识别类似的听众伙伴,产生联结,从而确认自己的存在。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存在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世界中人类身体存在,有电子宗教音乐的听者曾表示想要借音乐“逃离三次元”,但又愿意在网络互动中显形。个人的存在是世界网络中的信息节点,一种具备高度信息性的赛博格。

小结

“赛博”与“菩萨”的异质组合呈现出一种“荒诞”特征,孔德罡因而认为赛博礼佛的一些行为其实是直接拷贝了当红的网络亚文化“发疯文学”中的篇章。[38]荒诞作为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基底的美学风格,背后是被异化的个体在特殊时空背景中的失落与孤独。[39]在社会呈现出不稳定性、年轻群体表现出“存在主义危机”的时代,讨论人类存在的赛博格,可能是人们找寻自身存在感受的一种路径。提倡“无我”的佛教观念与超越二元身体划分概念的“无我”赛博格碰撞,带来对超验、宇宙意义或者存在意义的思考和沉思,往往也吸引寻求更深层次体验的听众。

互联网、互联网社区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观察与研究“赛博菩萨”音乐和围绕这一音乐形态出现的集体活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21世纪20年代的简体中文互联网社区,进而打开窥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扇小窗,想象一种后人类未来的可能性。本文认为,研究这一类型音乐应更加注意“赛博菩萨”的标签是由怎样的群体因何而建立的,从而关注创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及听众与之发生的互动,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实际上非常适合研究以“赛博菩萨”为标签的电子宗教音乐及其听众,赛博格的混合特质有效地打开了分析“赛博音乐”的入口。

“赛博菩萨”电子宗教音乐的标签走红于2020-2022年,借由暧昧不清的赛博格形象,电子宗教音乐传递出某种开放性信息,这种开放正是那时候的听众所需要的,他们建立“赛博菩萨”的分类,想象出他人与自身的“赛博格”,进行“宗教蹦迪”,大规模狂欢背后是偶然找到的社会联结与自我存在证明,赛博格所具备的网络枢纽特质在这一类型的音乐收听与讨论中得到发挥。

注释:

[1]Michaud T. Science Fiction and Politics[J].New Boundar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Fiction, 2008:65-77.

[2]Holmes T. Electronic and experimental music: pioneers in technology and composition[M].Psychology Press, 2002:6-8.

[3]陈琳娜.赛博朋克电影的空间意象与冲突美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4\):143-149.

[4]Clynes M E, Kline N S. Cyborgs and space[J]. Astronautics,1960,14\(9\):26-27.

[5]Haraway D.“a cyborg manifesto”\(1985\)[J].Cultural theory: Ananthology, 2010:454.

[6]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re 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2013:34-42.

[7][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94-402.

[8]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re 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2013:151.

[9]计海庆.赛博格分叉与N.维纳的信息论生命观[J].哲学分析,2017,8\(06\):122-132+194.

[10]陈琳娜.赛博朋克电影的空间意象与冲突美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4\):143-149.

[11]陈亦水.数字媒体影像时代的未来书写——中美科幻电影的赛博空间与赛博格身体的文化想象[J].艺术评论,2017,\(11\):45-55.

[12]网络评论信息采集:

[13]Hubbard E M. Neurophysiology of synesthesia[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07, 9\(3\):193-199.

[14]Baron-Cohen S, Harrison J. Synaesthesia[J].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science, 1997:295-301.

[15]Barker J M. Out of sync, out of sight: Synaesthesia and film spectacle[J]. Paragraph, 2008, 31\(2\): 236-251.

[16]宋杰.电影语言服从心理学法则:联觉(1)[J/OL].宋杰电影课堂, 2024.

[17]网络评论收集:@克锐资,2019年4月1日,网易云音乐《西天地狱》评论区

[18]袁霞.阿特伍德《神谕女士》:胖女郎也有跳舞的权利[A/OL].中国作家网.2022年12月20日

[19]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 2013:141.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5.

[21]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 2013:141.

[22]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 2013:205.

[23]Haraway D.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M]. Routledge, 2013:181.

[24]摘自网易云《松阿朱阿吉》专辑主页简介区#/album?id=7554

[25]网络评论收集:@忘记亲一下Child,2022年11月23日,网易云音乐《醉生梦死》评论区

[26]孔德罡.“敲电子木鱼能见到赛博佛祖吗?”:“赛博佛学”亚文化观察[J/OL].澎湃思想市场, 2022.

[27]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01\):16-24.

[2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5.

[2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0.

[30]网络评论收集:@kino-tao,2022年9月13日,网易云音乐《醉生梦死》评论区

[31]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83.

[32]利莫·士弗曼.米姆[M].余渭深,王旭,伍怡然,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8.

[33]史安斌,满玥.“米姆”传播与数字化媒体奇观的兴起[J].青年记者,2015\(31\):78-79.

[34]奚路阳,程明.短视频米姆式传播:行动逻辑与社会文化意涵[J].传媒观察,2022\(07\):65-72.

[35]高冬娟,朱靖江.聚合解读与信息重塑——短视频知识生产对人类文化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20\(30\):17-19.

[36]Kunzru H. You are cyborg[J/OL].Wired,1997.

[37]网络留言收集:@我愚蠢又可爱的弟弟,2023年2月8日,网易云音乐《醉生梦死》评论区

[38]孔德罡.“敲电子木鱼能见到赛博佛祖吗?”:“赛博佛学”亚文化观察[J/OL].澎湃思想市场, 2022.

[39]王小明.荒诞溯源与定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