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五个方面碾压俄罗斯
让乌克兰中立化,没有完成;
让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没有完成;
控制顿巴斯,没有完成;
对乌克兰去军事化,没有完成!
说的直接点,虽然俄罗斯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整体而言,俄罗斯的既定目标的确是一个也没有彻底完成。
当然,俄罗斯之所以没能够完成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目标,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毕竟,当年美国打伊拉克,是几十个国家打一个国家。现在俄罗斯打乌克兰,乌克兰背后有几十个国家支持武器、金钱等。
虽然如此,但是在开战之初,北约和西方的援助还是相对有限,但是俄军依然无法完成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目标,这个时候的进展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和俄罗斯自身有关系,而不是和西方有关。如果说北约就给了乌克兰点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就能阻挡住俄军,当年的伊拉克手里这些武器同样也不少。
不可否认,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和俄罗斯主导的俄乌冲突,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们从五个方面讲一讲,海湾战争比俄乌冲突强在哪里。
从军事打击行动的水平来看,俄乌冲突相较于海湾战争的差距包括:
空中力量运用能力。
海湾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以空中打击为主要手段的局部冲突,为确保攻击行动的攻击效率,多国部队日均出动航空器架次达到1000到2000,这种能力时至今日俄军仍然无从谈及,目前俄军的周均航空器出动架次甚至都无法赶上海湾战争期间多国联军的日均出动架次。
兵力投送能力。
虽然海湾战争是一次完全以空中打击行动为主要作战模式的局部战争,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面作战行动,多国部队在半年期间向海湾地区集结了方面军级别的陆军兵力,并且其炮兵尤其是远程火箭炮在歼灭伊军有生力量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俄军即便在乌克兰这个陆路交通相对通畅的临近区域,调集同等规模的兵力仍然比较吃力。
电子战和赛博战水平。
虽然网络战概念在海湾战争时期仅有雏形,但多国部队仍然通过网络战成功渗透伊军指挥体系、并对伊军的计算机指挥系统进行了赛博攻击。而在电子战方面,交战双方差距更为显著,多国联军可以干扰大多数类型的伊军地面雷达,或直接发射反辐射导弹予以摧毁。而俄乌冲突期间,交战双方由于在电子技术领域差距不明显,造成俄军虽然能够干扰乌军电子设备、切入其信息网络,但乌军也能以相同手段予以反制。
信息化指挥能力。
得益于冷战期间的技术积累,海湾战争期间参战美军部分实现了信息化指挥,通过C3I系统可以在各个作战平台和作战分队之间传输信息,同时又有卫星、战场监视飞机、侦察车辆等平台实时提供情报保障,确保了指挥体系实现快速决策和指令快速下达。而俄军直到目前仍然有缺乏战场信息监控平台、以及作战部队信息化终端数量不足的缺陷,这在俄乌冲突期间造成的贻误战机和额外伤亡令俄军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多国联合行动能力。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一次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多国协同作战行动,除美国这个绝对主力以外,部分北约国家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也参与其中、参与多国部队的国家总计达到34个,是联合国建立以来参与国家最多的军事行动。各国在作战指挥、后勤保障、信息情报等领域高度协同,确保了作战行动的协调和通畅。而目前俄罗斯在仅与白俄罗斯一个国家进行协调的情况下仍然难以高效使用白俄罗斯的支持体系,差距可以说十分明显。
综上,不得不说,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的确和自身全球第二的军事实力不配。这一仗后,俄罗斯还能不能戴的住这顶帽子还不好说。如果俄罗斯没有庞大的核武器和核潜艇编队,相信北约早就直接军事介入了。正因为俄罗斯手中的核大棒,才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俄罗斯刚开始就能压倒性优势解决乌克兰问题,也就没有现在尴尬的局面了。
俄乌冲突进展到如此之境地,已经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打个巴赫穆特都打了大半年,顿涅茨克依然没有控制在俄军手里。俄罗斯当初许下的既定目标,到现在为止完成了几个?
让乌克兰中立化,没有完成;
让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没有完成;
控制顿巴斯,没有完成;
对乌克兰去军事化,没有完成!
说的直接点,虽然俄罗斯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整体而言,俄罗斯的既定目标的确是一个也没有彻底完成。
当然,俄罗斯之所以没能够完成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目标,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毕竟,当年美国打伊拉克,是几十个国家打一个国家。现在俄罗斯打乌克兰,乌克兰背后有几十个国家支持武器、金钱等。
虽然如此,但是在开战之初,北约和西方的援助还是相对有限,但是俄军依然无法完成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目标,这个时候的进展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和俄罗斯自身有关系,而不是和西方有关。如果说北约就给了乌克兰点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就能阻挡住俄军,当年的伊拉克手里这些武器同样也不少。
不可否认,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和俄罗斯主导的俄乌冲突,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们从五个方面讲一讲,海湾战争比俄乌冲突强在哪里。
从军事打击行动的水平来看,俄乌冲突相较于海湾战争的差距包括:
空中力量运用能力。
海湾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以空中打击为主要手段的局部冲突,为确保攻击行动的攻击效率,多国部队日均出动航空器架次达到1000到2000,这种能力时至今日俄军仍然无从谈及,目前俄军的周均航空器出动架次甚至都无法赶上海湾战争期间多国联军的日均出动架次。
兵力投送能力。
虽然海湾战争是一次完全以空中打击行动为主要作战模式的局部战争,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面作战行动,多国部队在半年期间向海湾地区集结了方面军级别的陆军兵力,并且其炮兵尤其是远程火箭炮在歼灭伊军有生力量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俄军即便在乌克兰这个陆路交通相对通畅的临近区域,调集同等规模的兵力仍然比较吃力。
电子战和赛博战水平。
虽然网络战概念在海湾战争时期仅有雏形,但多国部队仍然通过网络战成功渗透伊军指挥体系、并对伊军的计算机指挥系统进行了赛博攻击。而在电子战方面,交战双方差距更为显著,多国联军可以干扰大多数类型的伊军地面雷达,或直接发射反辐射导弹予以摧毁。而俄乌冲突期间,交战双方由于在电子技术领域差距不明显,造成俄军虽然能够干扰乌军电子设备、切入其信息网络,但乌军也能以相同手段予以反制。
信息化指挥能力。
得益于冷战期间的技术积累,海湾战争期间参战美军部分实现了信息化指挥,通过C3I系统可以在各个作战平台和作战分队之间传输信息,同时又有卫星、战场监视飞机、侦察车辆等平台实时提供情报保障,确保了指挥体系实现快速决策和指令快速下达。而俄军直到目前仍然有缺乏战场信息监控平台、以及作战部队信息化终端数量不足的缺陷,这在俄乌冲突期间造成的贻误战机和额外伤亡令俄军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多国联合行动能力。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一次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多国协同作战行动,除美国这个绝对主力以外,部分北约国家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也参与其中、参与多国部队的国家总计达到34个,是联合国建立以来参与国家最多的军事行动。各国在作战指挥、后勤保障、信息情报等领域高度协同,确保了作战行动的协调和通畅。而目前俄罗斯在仅与白俄罗斯一个国家进行协调的情况下仍然难以高效使用白俄罗斯的支持体系,差距可以说十分明显。
综上,不得不说,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的确和自身全球第二的军事实力不配。这一仗后,俄罗斯还能不能戴的住这顶帽子还不好说。如果俄罗斯没有庞大的核武器和核潜艇编队,相信北约早就直接军事介入了。正因为俄罗斯手中的核大棒,才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俄罗斯刚开始就能压倒性优势解决乌克兰问题,也就没有现在尴尬的局面了。